走进延安,是许多人的梦想。今年8月,集团总公司直属党委组织干部职工一行三十余人赴延安学习考察,踏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。行程虽然短暂,却带给我太多触及灵魂的震撼和感动,太多毕生受用的教育和启迪,收获了愈发坚定的信念和责任。
在延安,我们瞻仰了中共中央枣园、杨家岭革命旧址等。在枣园,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最朴实的生活场景:低矮的黄土窑洞,简陋的土坑木凳,单薄的粗布被子,原始的小油灯……,革命先辈们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,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从胜利走向胜利;就是在如此艰苦条件下给我们留下许多不朽的精神遗产,《为人民服务》、《反对本本主义》、《论持久战》、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、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、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,收入《毛泽东选集》的158篇文章,有112篇是毛主席在延安和陕北的窑洞里写的,简陋的窑洞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生产车间。在杨家岭,我们参观了中央办公厅旧址和中央大礼堂,在这个著名的小岭,曾经召开过党史上影响极其深远的两个会议:1942年5月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和1945年4月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。“七大”首次明确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。在这里,党中央领导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,当年毛主席的菜地,周总理的纺纱车,与《杨家岭的早晨》,一同享誉大江南北。在延安,我们一边参观一边缅怀,这里的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有着动人心弦的故事,每一寸土地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。
延安之行,让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。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长征精神、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,是一种抓住机遇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科学决策,追求胜利的进取精神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要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,继续发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,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与时俱进,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。作为3522集团的新网站钢结构工程公司党委书记,我将按照集团党委的规划和工作部署,团结带领公司一班人,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,抓好理论学习、抓好能力建设、抓好作风建设、抓好党建工作,为不断增强党员党性观念,激发工作创新动力,推进公司自身建设,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