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近年来,集团大力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,在项目法律风险防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,得到了国家和省两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。2012年12月25日,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第32期《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简报》上,刊发了题为《强力构建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,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——3522集团的新网站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》一文,该刊号召全国国有企业学习借鉴集团法律风险防范成功经验。现将此文转发,希望大家以此为激励,全面完善集团法律风险防范体系,提升项目风险防控能力,提高依法治司水平,促进集团管3522集团的新网站作迈上新台阶。
强力构建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
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
——3522集团的新网站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
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(以下简称3522集团的新网站或集团)全面构建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,切实防范“五个市场”,即主业市场、专业市场、投资市场、国际市场、合作市场的法律风险,促进了集团持续、快速、健康发展。
一、全面构建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
(一)在事前防范阶段,把好两大“关口”。
一是把好项目责任人“入口关”。制定项目责任人信用管理办法、初任项目责任人管理办法,并建立了项目责任人诚信体系,在集团内共享,将不合格、不负责任的项目经理或是项目责任人排除在外,构筑第一道防线。二是把好合同起草签订关。针对建筑工程合同标的额大、相对人多、履行周期长、履约过程变动因素多等特点,建立合同统一归口管理制度,对合同的起草签订进行审核把关。编制统一的劳务分包合同、专业分包合同、合同评审风险要素指引、签证索赔管3522集团的新网站作指引等各类标准文本,指导各单位做好标准化、规范化管3522集团的新网站作。
(二)在事中控制阶段,抓住“三大关键”。
一是将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向项目一线延伸。2010年,进行了项目法律顾问工作机制试点,在BT及大型项目设法律顾问,一般项目设法律事务协理员,有效控制合同履约风险,真正发挥法律服务一线的作用。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项目管理。以推进项目管理一体化系统为手段,将集团所有项目的印章和诉讼情况全部纳入监控范围,对发生偏离的项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,保证项目全过程受控,将整体项目管理能力从传统平台提升到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平台。三是强化项目印章管理。制定印章刻制、领用工作流程,建立管理台账,确保各项目部印章全部纳入管控范围。所有用印全部备案登记,由法制部门对项目部印章使用过程进行中期监督检查。加强印章回收管理。
(三)在事后补救阶段,强化“三大措施”。
一是集中力量抓好案件办理。通过集中集团社会资源和律师资源、召开案情分析会、制订工作方案,妥善处理多起重大纠纷案件。同时,坚持法制工作和维稳工作一起抓,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秩序。二是建立项目责任人担保制度。全面推行统一的项目责任人担保制度,确保项目发生重大问题时可追溯。三是加强项目责任追究。集团成立了以总法律顾问任组长、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的“集团项目责任追究委员会”。
二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落到实处
(一)加强舆论引导。集团总法律顾问牵头深入各3522集团的新网站企业宣讲公司制度。同时,充分利用公司司报、网站、内部刊物、宣传栏以及宣传小册子等载体,及时刊登制度,方便职工学习。
(二)建立推进会制度。召开由集团总经理主持的构建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工作推进会,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,着力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,并形成会议纪要,狠抓落实。
(三)加强中期检查。集团多次组织对各3522集团的新网站企业进行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构建工作检查,各3522集团的新网站企业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,经集团审核后,限期整改到位。
(四)强化监督考核。集团将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、项目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、制度的贯彻执行和一体化系统的推进情况纳入各3522集团的新网站企业审计、考核范畴,并与各3522集团的新网站企业领导班子薪酬兑现相结合。
三、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
(一)依法治理上了新水平。一是强力推进了总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工作机构的建立,法制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。二是严把项目印章管理和项目合同审查的法律风险控制关,项目的管控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全面提高。三是狠抓案件的处理,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,创造了经济价值。四是强化法律知识和风险防范培训,全员法律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明显提升。2011年,集团新发案件数量较上年下降25%,案件标的额下降45%。2011年,集团被湖南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授予“湖南省‘五五’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。
(二)生产经营上了新台阶。2012年,集团完成企业总产值449.51亿元,较上年增长9%。荣获5项鲁班奖,27项“湖南省建设工程芙蓉奖”,51项“湖南省优质工程奖”。
(三)品牌形象有了新提升。集团实现由规模优先向效益优先、由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,推进了从施工管理模式向投资开发模式的转型升级。至2012年,集团连续9年入选“中国企业500强”和“中国承包商及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”。